top of page

親子教育 (二):讓孩子成為「在家藝術家」

已更新:6月4日

「在家中,如何安排孩子的活動,既能促進學習,又能增進親子關係?」

「如何幫助孩子在家中舒緩情緒,並提升自我表達能力?」


ree

透過親子共讀故事和藝術創作,家長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創意和情感交流的家庭環境,讓孩子在家中也能成為一位「小藝術家」。


親子共讀與情緒理解


Symons、Peterson、Slaughter、Roche和Doyle(2005)指出,父母與孩子進行故事共讀時,親子間的談話往往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情境,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學習、討論和溝通,還能促進他們對故事情節的理解。更重要的是,透過故事主角的心智狀態闡述,孩子能逐步提升情緒理解能力,學會感知和表達自己的情感。


藝術創是表達內心的橋樑


表達藝術是一種強大的溝通工具,能幫助孩子將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具象化。Knill(1978)及Knill、Barba和Fuchs(1995)指出,藝術表達是一種獨特的個人呈現方式,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,並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。


親子共讀故事與藝術創作的結合,能在家庭互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家長可以利用繪本故事作為靈感,與孩子一起進行畫畫、角色扮演或手工製作等活動,鼓勵孩子將故事中的想像和聯想融入藝術創作中。


在家藝術活動的溫馨提示

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,幫助家長在家中與孩子進行藝術創作活動:


  1. 善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

    家長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藝術創作的材料,例如膠杯、紙巾或棉花棒等。這些簡單的材料不僅方便取得,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。在互動過程中,親子合作能增進溝通,提升彼此的親密度和信任感。


  2. 多樣化的藝術媒介,促進情感表達

    透過親子藝術創作,家長可以選擇不同的藝術形式(Art Form)和媒介(Media),例如繪畫、塗色或立體手工製作。這些活動能幫助孩子在創作過程中表達情感,提升自我覺察,並將內心的情緒具象化。


  3. 戲劇創作,打破語言界限

    戲劇藝術是一種非言語的表達方式,能讓孩子透過角色扮演投入故事情境,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。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家長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心境,還能讓孩子運用比語言更直接的媒介來傳達思想和情感。透過戲劇創作,孩子能提升情感表達能力,增強自我意識,並促進個人成長。


透過親子共讀故事和藝術創作,家長不僅能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理解和自我表達能力,還能在互動中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連結。讓孩子在家中成為「小藝術家」,不僅是培養創造力的過程,更是促進情感交流和個人成長的重要契機。

參考文獻 / 延伸閱讀:


Knill, P. (1978). Ausdruckstherapie. Lilienthal, Germany: ERES.


Knill, P., Barba, H., & Fuchs, M. (1995). Minstrels of the soul: Intermodal expressive therapy. Toronto: Palmerson Press.


Symons, D. K., Peterson, C. C., Slaughter, V., Roche, J., & Doyle, E. (2005). Theory of mind and mental state discourse during book reading and story-telling tasks.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, 23, 81-102.


關於作者


博士橋教育創辦人及首席學術課程顧問

家長教育專家、親子及兒童表達藝術教育工作者

 
 
 

留言


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。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。
Logo Final HD.jpeg

追蹤我們

  • 電報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©2025 DR. BRIDGE EDUCATION 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